分享成功

见字如晤!王丕震纪念馆获捐19封王丕震先生亲笔信原件


3月3日上午,纳西族资深学者和钟华向王丕震纪念馆捐赠了19封王丕震先生亲笔信原件。丽江古城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民族文化产业分公司副经理苏凤接受捐赠,并向和钟华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



带着久远的墨香味,一封封承载着记忆的信件又现于眼前。20世纪80年代中叶,和钟华老师在收集编写《纳西族文学史》的资料过程中结识了王丕震先生,一个是父亲的朋友,一个是朋友的女儿,两人相识相知,相交甚多。



62岁开始文学创作,一天能写一万字书稿,王丕震被誉为“文坛奇才”。在与王老先生的接触交流中,和钟华曾无数次被他的执着与韧劲所感动,也在慢慢了解中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才是对“奇才”二字最好的解读!因为文学的缘故,两人之间书信来往日益频繁,之后的每次回乡,和钟华老师都会到王丕震先生家中坐坐,聊聊文学,聊聊生活。



如今和钟华老师已是86岁高龄。为了让家乡及外来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王丕震先生的经历、性格和精神风貌,2021年,她当年提笔写下并被搁置了整整31年的纪实文章《记纳西作家王丕震》在家乡的媒体上进行发表,更决定将当时(1987年—1991年)王老先生围绕文学史及《记纳西作家王丕震》一文写与她的10多封信件赠予王丕震纪念馆珍藏。



再次走进王丕震先生生活创作过的地方,和钟华老师看着眼前熟悉的一物一景,曾经的滴滴点点仿佛又浮现在了眼前,激起无限感怀,不禁潸然泪下。让信件回到“原点”,此次捐赠也算了了她心中的一份遗憾。



苏凤表示,这些信件对不断丰富纪念馆馆藏资源、深入研究和挖掘王丕震先生生平业绩和崇高的精神风范具有重要意义,将助力纪念馆更好的发挥丽江古城文化窗口的展示功能,同时对和钟华老师的捐赠之举表示诚挚的敬意。


采写/和红娟


如稿件存在侵权问题,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
支持楼主

0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111 回复 0
举报
全部评论
  • 默认
  • 最新
  • 楼主
你的热评
游客
发表评论
热点推荐

安装应用

随时关注身边时事,认识有趣的人

免费下载丽江读本
这是app专享内容啦!
你可以下载app,更多精彩任你挑!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
绑定手机才能继续哦!
绑定手机账号更安全哦!